山脉如生
奥地利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如同想象:湖泊的周围,聚集着整齐的半木结构房屋,古色古香,整个村庄被连绵起伏的绿色山丘和些许丛林环绕着。在这个村庄里,一切都完美无瑕。当地人,一些穿着像是皮裤的传统服装——礼貌地用有些谨慎的“gruss got”互相问候着,然后平静地继续着他们的日常事务。
然后,这个村落的中间,有一个超现代的寺庙型建筑,外墙由玻璃和镀铬做成;材料绝对是不协调的,但同时,其设计却能融入乡村风格。这个村庄位于Fuschl-am-See,在萨尔斯堡以东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,这个寺庙一样的建筑,其实是红牛的总部:这家公司,改变了奥地利一贯沉稳的形象,这一标志性建筑,在Fuschl这个安静到如同沉睡的村庄里,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在这个仅有1406名居民的村庄里,有一个人叫做迪特里希·马特希茨(Dietrich Mateschitz):红牛的创始人,亿万富翁,尽管他的商业帝国遍及全球,却不热衷于长途旅行。如今,他如何创立这家公司的故事,已经传为传奇。1980年代初期,他正在泰国出差,在一个卡车停车场,他注意到他们都在喝一种名为“Krating Daeng”的东西,于是询问了一些泰国的货车司机:这是一种饮料,旨在刺激他们,长时间路上工作保持清醒。Krating Daeng在泰国话中的意思,就是“红牛”——一个想法应运而生。到1984年,马特希茨凑了一点钱(如同一场大型战役),创立了红牛公司(Red Bull GmbH)。
国王博格
那个时候,没人知道,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。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——尽管去年,它售出了67.9万罐饮料,更是它将是个什么样的品牌。马特希茨很快就走进了体育赞助领域:在拥有两支F1车队之前很久,红牛赞助的第一位受益车手,是奥地利人杰拉德·博格(Gerhard Berger),那是1985年的事情,当时他正效力于陷入困境的飞箭车队。
巧合的是,博格和马特希茨的第一次会面,是当年8月在Zeltweg赛道举行的奥地利大奖赛之后。博格回忆道,他们一起去喝了一杯啤酒,很快就达成了一笔价值约一万美元的小额个人赞助协议:这个数字,即使是在那个年代,也不是个大数字。“但是,对我来说,就像是圣诞节一样,我当时太需要钱了!”博格说道。
这就是这段漫长关系的开端,那时博格总是带着一罐红牛,一起登上领奖台。这触怒了伯尼·埃克莱斯顿,他痛恨这件事情——一家赞助商竟能免费获得如此有价值的品牌曝光。
红牛热衷于这种自由式的营销,后来几年的红牛报(Red Bulletin)就是典型代表。这是一本完全在F1围场印发的杂志,极具颠覆性,以至于罗恩·丹尼斯(Ron Dennis)禁止它出现在迈凯伦车房:这是这本杂志曾经的编辑们至今仍为之骄傲的成就。
指环王
但红牛是一家能够平衡商业成就和重要场合挑战的公司:特别是在离家很近的地方。2004年,红牛收购了曾经的Osterreichring赛道,当时这里叫做A1环赛道,红牛收购之后重新命名为我们现在所知的红牛环赛道,收购之后,红牛开启了一项预算7000万欧元的更新计划。为了让人们更便捷地进入赛道,并且减少拥堵和污染,马特希茨购买了约1000辆自行车,将它们交给当地社区。他还赞助了针对当地企业和农场的改革计划,以便他们的商品可以在大奖赛周末销售。而这一直是红牛分而治之方式的一部分:它是一家企业,也是一个帝国。“就是一家饮料厂,”这是一家车队老板的贬低之词,但正是他们,在F1起步线上占据了五分之一的阵营,并且可以说,几乎给了这项运动最多的赞助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这一切的故事,始于35年前,两个奥地利人之间的啤酒,和一次握手。